前不久發生的“××神器”超級病毒事件,又一次把手機安全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此前IOS系統被曝可竊取用戶的地理位置、短信及照片等隱私,就引發了不小的恐慌。保衛手機安全就像一場永遠打不完的戰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誠然,用戶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識很重要,但要想真正釜底抽薪,還需要監管部門、運營商及手機安全廠商形成合力保障手機安全。這就好比在高速公路上開車,要求駕駛者遵守交通規則,強調安全駕駛怎么都不為過,然而要實現交通安全,不光要把路修好,還需要對路上的違規行為嚴厲打擊,在入口處就嚴格把關。
在此次“××神器”事件中,監管部門及三家運營商反應及時,處置能力強,在短時間內有效控制了病毒的傳播。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今年開展的“打擊治理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專項行動”取得了實效。據記者了解,這個由工信部、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聯合開展的專項行動已在全國范圍內鋪開,工信部負責牽頭開展專項行動,公安部負責依法打擊利用惡意程序從事違法犯罪的活動,工商總局負責依法查處銷售非法植入惡意程序的不合格商品違法行為,各省均制訂了具體實施方案,大大加強了對移動應用程序制作、傳播和使用環節的安全管理。
事件過后,有些問題值得深思。一個普通大學生的“惡作劇”軟件就可以竊取用戶個人信息,讓成千上萬的安卓用戶蒙受損失,這不禁讓人不寒而栗,操作系統怎么會有那么大的安全漏洞?應用程序就沒有管理和審核機制嗎?相比于IOS系統和WindowsMobile系統,安卓系統在應用程序上的管理較為寬松,系統的開放性一方面給用戶帶來了便利,也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作為在手機用戶中占比最大的操作系統,其安全威脅不容小覷。
由于危害手機安全的因素眾多,網絡病毒特征多變,監管部門和運營商很難做到提前預知安全威脅,更無法向用戶發布預報和警告。所以,事后的監管與處置是解決手機安全問題最有力的手段。從目前的情況看,通信業亟須建立完善一套更加具體的手機安全應急預案,形成暢通的信息上報和反饋機制,也可利用微信群、QQ群等手段及時上報相關信息,邊上報邊處置,爭取把用戶的權益損失降到最低。同時,將手機安全上升到公共安全層面,并納入立法,對危害手機安全的行為嚴懲不貸。
近日公布的第34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的規模達到5.27億,占到網民總數的83.4%,可以說,保護手機安全是保護網絡安全的重中之重。面對手機病毒對網絡安全的嚴峻考驗,一方面要加強手機安全防范意識的宣傳,提醒用戶不要下載和安裝來歷不明的軟件。另一方面,監管部門、運營商及手機安全廠商要主動出擊、形成合力,營造安全的移動互聯網信息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