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低代碼市場已經走向成熟,用戶認知從“陌生試探”走向“主動擁抱”;平臺架構向云原生、微服務轉型,以支持更復雜的應用和更高的性能需求;此外,大模型和Agentic AI的發展也推動了用戶需求的變化和平臺開發能力的升級,推動市場向下一個階段發展。在此背景下,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了《低代碼市場趨勢洞察:Agentic AI推動市場變革》(Doc# CHC53108325,2025年7月)研究報告,旨在洞察低代碼市場發展的核心趨勢。
市場變革核心動力
企業數智化從“數字化”向“智能化”的深層躍遷,成為低代碼市場爆發的核心動力。當企業邁入智能化階段,組織架構需適配實時數據驅動的決策模式,業務流程面臨重塑,這要求應用開發平臺具備“敏捷構建+智能集成+全鏈路協同”的能力。
低代碼平臺因兼具可視化開發效率與開放集成特性,被企業視為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支點:一方面,其支持業務人員自主搭建智能應用,縮短從需求到落地的周期;另一方面,通過與AI、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融合,低代碼平臺可承載核心業務的智能化改造。這種轉型驅動下,企業對低代碼的需求從“邊緣場景提效”升級為“核心業務重構”,形成“企業需求升級—技術供給迭代—市場規模擴容”的正向循環。
在支撐企業數智化躍遷的過程中,IDC認為,低代碼開發平臺的演進有如下三大趨勢:
AI賦能與賦能AI:AI與低代碼開發平臺的雙向賦能,正在重塑市場競爭格局。一方面,低代碼平臺深度集成AI能力,實現智能開發體驗革新:借助生成式AI,開發者可通過簡單文本指令生成應用框架、數據庫表等,從而提升開發效率,降低技術門檻。另一方面,低代碼平臺成為生成式AI與AI Agent落地業務場景的關鍵橋梁。通過低代碼的可視化編排與數據整合能力,企業可將AI Agent快速接入業務流程,也能幫助Agentic AI更有效落地。這種雙向賦能模式,既讓低代碼開發更智能化,也加速了AI技術在垂直領域的規?;瘧茫呱恕癆I+低代碼”的全新商業價值增長點。
高低零碼一體化協同:近年來,高低零碼一體化協同成為低代碼開發平臺市場的核心趨勢。零代碼憑借極簡的可視化操作界面與模塊化組件庫,極大降低了開發門檻,無需編寫代碼即可快速搭建應用,使非技術背景的業務人員、基層管理者甚至普通員工都能輕松參與數字化建設,滿足了企業內復雜用戶群體的個性化需求。而高代碼則通過開放底層接口、支持自定義代碼嵌入等方式,突破低代碼平臺的功能邊界,允許專業開發者針對復雜業務邏輯進行深度定制,解決傳統低代碼難以觸及的高復雜度場景需求。高低零碼的協同,構建起“全民開發+專業攻堅”的互補生態,既加速了企業數字化進程,又實現了開發資源的高效配置,推動低代碼從單一工具向全場景開發體系升級。
多維能力融合:低代碼開發平臺正從單一的應用構建工具,進化為融合商業智能(BI)、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集成平臺即服務(iPaaS)等能力的一站式企業數字化底座。與BI的融合,使低代碼平臺具備數據可視化分析、動態報表生成能力,企業可在搭建應用的同時,實時監控業務數據并驅動決策;RPA能力的嵌入,則實現了重復性任務的自動化處理,如財務對賬、數據錄入等場景的效率提升;iPaaS技術支持低代碼平臺無縫對接ERP、CRM、辦公自動化(OA)等異構系統,打破數據孤島,實現跨系統業務流程的自動化流轉。這種多維能力的融合,賦予低代碼平臺“全鏈路數字化”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無需采購多個獨立工具,即可完成從數據采集、業務處理到智能分析的完整閉環,降低系統建設與運維成本,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超級智能引擎”。
本次研究報告中也收錄了奧哲、釘釘、得帆、漢得、華為、浪潮通軟、葡萄城、普元信息(按照公司首字母拼音順序排列)等市場代表廠商及介紹,供最終用戶參考。
IDC中國云計算高級市場分析師王彥翔表示,在數字化轉型快速演進的格局中,低代碼開發平臺已不僅是工具,更是創新的催化劑,正在重塑企業應對復雜業務挑戰的方式。隨著人工智能集成成為常態,這些平臺正從單純的效率提升工具轉變為智能生態系統,推動企業進入敏捷與自主的新時代。當下的問題已非是否采用低代碼解決方案,而是企業能以多快的速度借助其重新定義核心業務流程。當組織不斷拓展低代碼的應用邊界時,數字化業務的未來正建立在韌性與適應性的基礎之上。您是否準備好擁抱這一變革,釋放前所未有的商業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