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又是歲末年關之時,近期犯罪分子活動頻繁,部分高發性電信詐騙犯罪手段又開始抬頭,據廣州警方統計,在2014年12月份的警情中,全市受理詐騙警情同比略有上升,其中,非接觸型詐騙(如冒充公檢法涉“安全賬戶”電話詐騙、冒充朋友電話詐騙等)占比達75.6%。冒充銀行客服套取事主資料詐騙尤其多發。
廣州警方為此盤點了15種常見電信詐騙犯罪手段,提醒市民群眾注意防范。
1.“猜猜我是誰”詐騙
詐騙分子通過撥打事主電話冒充其外地熟人朋友或關系單位熟人(首次撥打,往往是以“你猜我是誰”“還記得我么”等語言騙取事主信任),再謊稱出差辦事,以出車禍、嫖娼或賭博被抓、家人住院等理由,要求事主通過銀行匯款達到騙取錢財的目的。
2.中獎信息詐騙
詐騙分子利用事主投機致富的僥幸心理,借助網絡、短信、電話、刮刮卡、信件等媒介為平臺發送虛假中獎信息,繼而以收取手續費、保證金、郵資、稅費為由,騙取錢財。
3.網絡購物詐騙
詐騙分子在互聯網發布虛假廉價商品信息,一旦事主與其聯系,則要求先墊付“預付金”、“手續費”、“托運費”等,并通過銀行ATM機騙得錢財。又或者制作虛假“釣魚網站”,以低價售貨為誘惑,如網上售賣低價機票等,通過在頁面設置各大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鏈接圖標,當你點擊時,就進入了跟上述機構一模一樣的假冒網頁,你的網銀賬號和密碼即被盜取,緊接著被盜的是你的錢。
4.電話欠費詐騙
詐騙分子冒充電信局工作人員撥打事主家中電話,聲稱其電話欠費,并將事主電話轉接到所謂的公安局,讓事主核實。隨后假冒公安人員謊稱事主個人信息泄露,銀行賬號被人利用進行犯罪(如洗黑錢、涉嫌詐騙等),要求事主及時進行賬戶保護,又將電話轉給某銀行客服中心,假冒的銀行工作人員要求事主將存款轉到兩個或三個銀行卡的賬號上,并讓事主到ATM機上按其指令進行操作,實施詐騙。
5.虛構“購車/房退稅”
誘導事主到ATM進行轉賬操作
詐騙分子事先通過其他手段獲取購車/房人詳細資料,以國稅局或財政局工作人員名義用電話或短信方式聯系事主,謊稱根據國家最新出臺的政策,事主可享受購車/房退稅,并留下所謂“服務電話”或“領導電話”以騙取事主信任。一旦事主與上述電話聯系,即以交納手續費、保證金等名義,誘導其到ATM機進行假退稅真轉賬的操作。
6.冒用社保局、醫保局名義行騙
一類是詐騙分子有針對性地向中老年人發出類似醫保卡、社??ǖ脑p騙信息,待受害人回電后逐步誘騙受害人說出賬號和密碼,隨即將受害人的財產轉移到外地帳戶,其中所費時間不超過十分鐘,待受害人發現受騙時,騙子的錢已經“袋袋平安”。 第二類詐騙案為假借通知領取社保補貼。嫌疑人一般使用短信等方式向事主發送虛假信息,要求事主回撥短信中提到的電話號碼,再讓事主按照對方提示在ATM機上進行操作,完成轉賬匯款。
7.假冒匯款或催還借款名義詐騙
詐騙分子先發送諸如“你好!請把錢匯到xx銀行(或其他銀行);賬號:XXXXXXX,謝謝”之類的短信,事主誤以為是商業伙伴或債權人的短信,即按要求把款項匯到某指定賬戶,再去核實時已后悔莫及。此種詐騙嫌疑人往往是誤打誤撞,恰巧事主正準備辦理匯款事項,因粗心大意而把錢款“給”錯了對象。
8.虛構股票個股走勢的詐騙
詐騙分子以某某證券公司(多以XX(如上海等)某某證券公司)的名義,通過互聯網、電話、短信的方式散發虛構的個股內幕消息和個股走勢,實行會員制,按照會員等級收取一定費用。若指定的個股走勢碰巧吻合,再以索要咨詢費并許諾將繼續提供個股內幕消息或走勢的方式實施詐騙。
9.貸款詐騙
詐騙分子針對需要小額貸款的群體,通過互聯網、電話、短信等方式發送虛假貸款信息,一旦有事主與其聯系,則以收取貸款人保證金、利息等名義,騙取事主錢財。
10.以“假車禍或摔傷住院”為名詐騙
詐騙分子在預先了解事主及其子女資料的情況下,利用事主子女上課(或上班)手機關機期間,冒充醫務人員或學校老師、輔導員等身份,打電話給事主家人或朋友,謊稱其子女“出車禍”或“受傷”住院,急需匯醫療費,從而達到騙錢的目的。
11.QQ視頻詐騙
詐騙分子事先通過盜號軟件和強制視頻軟件盜取QQ號碼使用人的密碼,并錄制對方的視頻影像,隨后登錄盜取的QQ號碼與其好友聊天,并將所錄制的QQ號碼使用人視頻播放給其好友觀看,以騙其信任,最后以急需用錢為名向其好友借錢,從而詐騙錢款。
12.電子郵箱詐騙
詐騙分子利用電子郵箱已成為眾多經貿公司廣泛使用的溝通手段的可乘之機,利用盜號軟件,直接侵入交易雙方的電子郵箱,竊取交易雙方的交談內容,在雙方達成交易意向時,利用自己的郵箱冒充賣方,要求買方將貨款打入其指定的詐騙賬戶中,從而騙取買方巨額錢財。
13.發送預測彩票信息詐騙
詐騙分子通過互聯網散發虛構的預測彩票(六合彩)信息,實行會員制,通過注冊會員,預測中獎號碼,收取會員費、保證金、稅金等實施詐騙。
14.交友、征婚詐騙
由于某些征婚交友網站對注冊個人的信息審核不夠嚴格,詐騙分子趁機通過這些網站注冊個人條件優越的虛假交友信息(如謊稱自己是“款姐”或“富商”),在電話溝通中,以甜言蜜語迷惑事主,利用對方為情或為利急于結婚的心理,騙財騙色。
15.網銀或E令升級詐騙
詐騙分子一般事先制作虛假銀行網站(釣魚網址)頁面,采用群發短信提醒的方式“撒網”尋找目標,短信內容多以銀行E令、網銀即將到期需要升級為名,要求用戶登錄“釣魚網站”輸入銀行卡用戶名、密碼和動態口令,進行操作升級誘騙事主上當。當事主在該網站進行操作時,騙子就會趁機套取事主的銀行卡信息,騙取事主卡內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