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大數據時代,網絡安全已成為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我國同樣是網絡安全的受害者,網絡安全日益突出,計算機系統受病毒感染和破壞的情況相當嚴重。電腦黑客活動已形成重要威脅;信息基礎設施面臨網絡安全的挑戰;信息系統在預測、反應、防范和恢復能力方面也存在許多薄弱環節;網絡政治顛覆活動頻繁。
各國都已將網絡安全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進行規劃和建設,在美國的示范效應下,先后有50多個國家制定并公布了國家安全戰略,并進入安全戰略核心內容部署期。
我國互聯網普及率已達46.9%,一個擁有6億多網民的中國已經是網絡大國,但同時也是信息竊取、網絡攻擊的“潛在沃土”,網絡安全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中國境內625萬臺電腦感染了木馬病毒;境外的1.9萬臺主機,控制了我國境內619萬臺電腦;2014年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共接到網民舉報違法詐騙、淫穢色情、暴恐音視頻等有害信息共計954268件。
信息化發展已經進入“大智移云” 階段,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的網絡安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其內涵也在不斷擴展。
習近平主席,在今年中央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再次體現了中國高層在保障網絡安全、維護國家利益、推動信息化發展的決心。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維護網絡安全”問題,說明網絡安全已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
當前制約我國網絡安全維護的問題仍然不少,戰略規劃和頂層設計較為欠缺,網絡安全長期處于“條塊分割”“政出多門”的多塊管理體制下運作。雖然我國網絡強國藍圖已經繪就,但網絡安全實踐任重而道遠,尤須上下齊心各方攜手,秉持開放發展的網絡安全治理觀,綜合施策維護我國網絡秩序。
在技術上我們仍就受到一定的限制,有些核心技術沒有突破,自主可控進展有限,還有簡單的化的拿來主義,使我們逐漸失去技術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在管理層面存在著滯后,消機被動,決策層次低,制度缺乏制約,甚至沒有網絡安全意識。必須轉變網絡安全觀,認識網絡安全是一種技術安全、動態安全、制衡安全,因此,必須建立自己的核心網絡。
要強制推行國產化信息技術產品的替代進程,構建分階段實施全面覆蓋所有領域的計劃。
要把網絡力量建設作為新型安全能力建設,構建從偵察、監控、防護、到具有反擊能力的網絡防御隊伍。同時,要塑造網絡空間規則,加強互聯網領域的國際合作,主動提出我國的網絡安全建設方案和主張,以更加積極、更加開放的態度拓展國際合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