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統“國產化替代”呼聲日漲。“斯諾登事件”后,中國軟件廠商希望借政府強調網絡信息安全之機,在操作系統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一個名為“中國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產業聯盟”的組織已正式成立。今年以來,已有3家企業推出了自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智能終端操作系統,雖然它們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業界的慣性質疑。
面對當下已被先行者高度壟斷的市場,國產操作系統的開發者正竭盡所能,希望找到突破口。不過至少到現在,不管是通過國家意志,還是產業聯盟,從桌面到移動端的國產化替代的努力,依然面臨諸多質疑。
自主知識產權之辯
2014年11月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辦的“首屆國家網絡安全周展覽”上,由元心科技推出的移動操作系統被媒體廣泛報道。據元心科技負責人介紹,該公司的移動操作系統是基于成熟開源操作系統開發的通用移動操作系統,具備獨立、完整、清晰的自主知識產權,掌握系統關鍵技術。
目前,移動操作系統基本由美國的谷歌安卓、蘋果iOS和微軟WP三分天下。盡管也有不少國內軟件企業推出了自己的操作系統,但多為基于開源操作系統安卓研發,并不具有完全獨立自主的知識產權。
雖然早在2014年1月,由同洲電子發布的“960OS”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以及由中科院軟件研究所和上海聯彤網絡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發布的“COS”操作系統均宣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卻依然引來鋪天蓋地的質疑。
至于元心科技新近推出的移動操作系統,“元心系統可以說做到了自主可控。至于安全性的問題,需要第三方的評測機構和消費者去評價。”一直致力推動國產操作系統發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面對業界的慣性質疑,元心科技董事長史文勇后來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元心系統不是基于安卓系統開發,但也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基于Linux開源項目Mer開發。Mer的前身是諾基亞2010年與英特爾共同研發的移動操作系統MeeGo。由于諾基亞戰略調整,MeeGo計劃被中止后,很大一部分源代碼開源并移交Linux基金會管理,成為一個免費開源的Mer項目。
“國內也有十多家(公司)在做移動端的操作系統,但他們大多基于安卓,優勢是可以利用已經形成的強大、優良的生態系統;但是長遠來說,谷歌掌握了很多知識產權,這些系統會受到制約和控制,以后谷歌的政策會不會變化,比如不再開源,或者開始收費,我們不知道。這樣一來便無法掌握發展的主動權。”倪光南坦言。
“利用開源項目是沒有問題的,”倪光南說,“相比其他的國產操作系統,元心擺脫了別的公司的控制,但是它的生態系統建設就要從零開始。”
不過,根據元心科技此前介紹,使用元心系統的元心手機,針對有特定需求的用戶可以支持雙系統;此外,根據客戶要求,還可在“元心”中增加第三方虛擬機模塊,以兼容安卓應用。
從保障信息安全來說,自主的操作系統只是其一。元心科技稱,基于元心系統的國產安全智能手機已經完成樣機研制,采用展訊移動處理器和北斗導航模塊,支持國產身份認證體系,在軟件和核心硬件方面都實現了國產化。
就此,時代周報記者多次聯系元心科技希望采訪,均被婉拒。其董事長史文勇在接受其他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元心并不“炒概念”。
從應用商店切入市場?
“安卓比蘋果要晚兩到三年,但現在已經平起平坐。”在倪光南看來,國產移動操作系統的后來居上并非不切實際。
倪光南力推的“中國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產業聯盟”(下稱“中智聯盟”)日前已正式成立,并擁有了近百個成員單位。該聯盟希望吸取北斗等產業聯盟的經驗,整合各界資源,發展自主可控的國產智能終端操作系統。
身為中智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的倪光南,早前通過媒體提出希望“國家主導做一個統一的操作系統”。不過他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現在做移動操作系統的企業有15家之多,統一很困難,希望通過市場競爭,能夠有一家做大做強。
事實上,相對于PC時代桌面操作系統市場被Windows等閉源產品占據,本土移動操作系統的發展曾被寄予厚望。據統計,在2010年我國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中,安卓的占比僅為14.3%,iOS為11.9%,塞班系統則占了55.2%。因此,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在2011年出版的移動互聯網白皮書中曾樂觀地說,相較全球而言,新興力量iOS及安卓在我國的市場份額遠低于平均水平,其強大影響力并未顯露,本土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存在較大市場機遇。
然而,三年后,2014年出版的移動互聯網白皮書顯示,2013年,安卓以94.6%的絕對優勢主導著我國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
在以安卓為代表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的發展中,人們都看到的是,操作系統的成功不取決于操作系統本身,更依賴于一個成熟的生態系統。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曾對媒體表示:“我不認為做個操作系統非常難,遺憾的是我們錯過了時機,人家已經長大,形成生態鏈了。”
因此倪光南和中智聯盟的設想是:推出統一的應用商店,作為國內操作系統的發展突破口。
根據倪光南的說法,中智聯盟希望通過有競爭力的應用商店,引導操作系統開發方修改各自的系統、適應應用商店的標準,從而引導不同版本的統一。“就像基于安卓開發的不同操作系統,都可以支持安卓的應用一樣。”倪光南說。
不過,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業界對此抱有信心的人并不多,IT領域專欄作者孫永杰曾撰文質疑倪光南的設想。
而且,在堅持“自主”和發展繁榮的生態系統之間,也矛盾重重。“在我國技術產業水平還未達到相應高度、參與的又是完全的市場競爭情況下,一開始就脫離全球主流生態構建所謂完全自主的技術平臺和生態系統的路徑,并不恰當。”前述2014版移動互聯網白皮書指出。
讓政府成為“第一個用戶”
“政府不再采購Windows8操作系統,就是對我們國產(操作系統)最大的支持,比任何支持都有用。”倪光南表示,相比過去政府通過項目、資金支持國產操作系統的開發,現在更需要的是市場方面的支持。而出于網絡信息安全的要求,政府部門可以做國產操作系統的“第一個用戶”。
2014年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協議供貨商名單中,微軟windows8操作系統不在其列。
除了微軟Windows7外,Deepin(深度)、SPGnux、中標麒麟(NeoKylin)、中科方德、優麒麟、阿里云、龍鑫等多款國產操作系統進入名單。其中阿里云為移動操作系統。
5月16日,中央政府采購網發布的一份《關于進行信息類協議供貨強制節能產品補充招標的通知》規定:“所有計算機類產品不允許安裝Windows8操作系統。”這被外界解讀為國家支持國產操作系統的重要信號。
而據新華網報道,11月5日,中央網信辦組織召開的有關部委負責人、專家學者和企業負責人專題座談會上,倪光南發言指出,“要及早解決中國在智能終端操作系統上受制于人的問題,爭取首先在替代WindowsXP系統上取得突破,然后再將國產替代從桌面推進到移動領域,最終解決我國在這個領域受制于人的問題”。
倪光南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目前操作系統的國產化分成兩個項目來做,即將桌面端和移動端分開。對于桌面操作系統來說,當前微軟已經停止對WindowsXP的支持服務,而中國政府又已禁用了Windows8,這對國產桌面操作系統是極好的機會。
如何將國產桌面操作系統從機關事業單位延伸到大眾市場?倪光南的設想是:“先是政府采購,同時帶動央企、國企。比如可以通過國資委影響;再到比如上市公司,他們跟政府打交道多,對自身形象也有要求,也會對國產操作系統有需求。總的來說,是從對信息安全要求高的領域,到對信息安全要求低的領域的遷移。”
而關于移動端,“政府方面目前沒有明確規定,管理還沒有跟上。但是以后的趨勢是信息系統支持移動辦公,桌面和移動端會融合。”倪光南說。
中智聯盟秘書長曹冬則表示,平板設備是一個巨大的可以切入的市場,“關鍵是國家有支持的同時,底下的企業也要發力,做好產品。”而中智聯盟目前給出的時間表是:一兩年內在桌面實現國產化替代;三五年內從桌面擴展到移動終端,逐步替代移動終端的操作系統。
然而在國家支持力度不明、通過競爭打入現有市場困難重重的情況下,上述設想還只是美好的愿景。